,该系由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东南大学第一位女校长韦钰院士于1984年创立。
2001年本科毕业后,徐蓁挑选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持续进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此走上了科研路途。
多年来,徐蓁教授一向致力于超声安排切除术的研制,取得了全球抢先的效果,为血栓铲除、肝癌医治,其他癌症,以及脑部疾病的医治带来了新的曙光。
其研讨要点方向为超声医治,一向致力于超声安排切除术(Histotripsy)的研制,是该技能的首要创造者之一。曾取得IEEE UFFC出色论文奖、国际超声医治协会前期工作奖以及洛克哈特癌症研讨纪念奖等许多奖项。
现在,她担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终身教授,是国际闻名的超声专家。她的团队创造的超声波安排碎化技能,在癌症医治范畴取得了重大打破,并已取得了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FDA)的同意,用于肝脏肿瘤的非侵入性医治。
据徐蓁泄漏,她们的方针是将这项技能扩展至许多类型肿瘤的医治,并正致力于个性化医治的研讨,以最大极限进步患者的免疫反响。
近来,96岁的李嘉诚亲身会见了她,并特别延聘徐蓁担任“李嘉诚奖座教授席”。据了解,李嘉诚基金会早前现已捐出了多台选用超声波安排碎化技能的医疗器件,用于无创医治肝癌等疾病。而徐蓁及其团队也在不断尽力,期望将这项技能面向更广泛的应用范畴,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獲李嘉誠基金會捐贈亞洲首台Histotripsy (組織碎化技術)2.0系統,將於明年初開始替肝癌患者治療。Histotripsy技術的研發者、密歇根大學博士徐蓁昨日(19日)在承受採訪時,共享了研發該設備的初衷和歷程。
徐蓁回憶,2001年在她還是博士生時,一位兒科心臟科醫生向她提出了要做真实的無創手術,激發了她的興趣,並選擇了這一研讨方向做博士課題。她表明,在進行Histotripsy研讨的前5至10年時間,沒有人信任她,「基本上領域裏面的人都說不行能」,原因是Histotripsy技術所需的超聲波微秒器升壓要求極高,當時的儀器無法達到這一標準,且技術原理也缺少了解。因而,她前期的首要挑戰是研發專門的設備以實現Histotripsy技術。
在頭十年裏,徐蓁專注於基礎研讨和專用設備的研發,隨後又花了十年時間進行轉化,最後實現了商業化。她說:「我做了20多年,才做到FDA(美國食物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李嘉誠更大讚新技術不行思議。
此次李嘉誠基金會向中大醫學院捐贈的「Histotripsy2.0」儀器相對Histotripsy有進一步升級,它配備全球最早進系統裝置,可兼容更多功能及持續系統升級,在融化過程中不斷接纳反饋信息,提高腫瘤融化的功率,為組織碎化技術應用至身體不一样的部位以治療多種癌症奠下鞏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