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登录平台官网利来体育信誉官方网站
轰六K改进航程、弹仓载弹量和雷达电子设备的思路设想
发布时间:2025-04-15 12:05:05   来源:国际利来ag旗舰

  作为战略轰炸机,轰-6K大改的航程必须要达到很高的水平才满足中国空军未来20年甚至30年的作战需求。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置限制,想利用战略轰炸机自身程实施跨大洋核打击并不现实,个问题其实美国和苏联的战略轰机也同样存在。由于有广阔的太洋存在,想要实现9000~10000=米的作战半径,战略轰炸机的航程至少要达到20000千米。而目前由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机体尺寸、量、复杂性以及成本等),战略炸机的航程最多只有15000千米,果想实施跨洲际作战,只可以通过次空中加油才能实现。即使随着程数千千米的核巡航导弹的出现各国对于战略轰炸机的航程要求有所降低,但不低于13000千米的航程仍然是对战略轰炸机最低的要求。

  轰-6K大改未来所要担负的心任务将是对距离中国本土3000千米外的大纵深战术、战役目标实施高强度常规打击,同时兼顾对6000千米外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任务。距离中国本土不到1000千米的“第一岛链”目前已经名存实亡,美国已经将军事部署重心向距离中国本土2500千米外的“第二岛链”转移,并且开始加强距离中国本土5000千米外“第三岛链”的建设。因此,轰-6K大改的航程至少要能全方面覆盖“第三岛链”潜在纵深目标,作战半径要满足携带70%弹药时不小于6500千米、满载弹药时不小于4500千米的要求。从上述讨论的轰-6K大改适宜使用的发动机的性能和自身的载油能力来看,绝大多数都是能够完全满足这些要求的。

  此外,中国也能够最终靠空中加油的方式来大幅度的增加轰-6K大改的航程和满载弹药时的作战半径。目前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主要有硬管和软管两种方式,前者以美国空军为代表,后者则以俄罗斯空军为代表。当然,如果从加油效率、对接难度、训练效果来说,硬管加油方式是有着明显优势的。如,美国空军装备的最新KC-46加油机在其机身尾部安装了硬管加油装置,在为战略轰炸机、大型运输机、预警机、巡逻机等大型空中平台加油时,可实现4.5吨/分的输油速度,补充60~70吨燃油只需要10多分钟;而俄罗斯空军的伊尔-78加油机在机身尾部装有一套高功率软管加油装置,在增加了油泵功率并加粗油管后,实现了近2.3吨/分的输油速度,在同样补充60~70吨燃油的情况下,加油时间长达近30分钟。而想要2架重量都超过100吨的大型机长时间保持近距编队飞行,其危险性不言而喻,这对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飞行员的飞行技术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没用电传操纵系统的飞机平台来说,不仅对接难度大,成功率低,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中国空军装备的运-20共安装有3个软管加油点,其中,翼下的2个主要为战术飞机实施空中加油,尾部的1个主要为大型飞机实施空中加油。虽然软管加油方式为大型机加油存在的缺点显而易见,但目前中国空军装备的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大型飞机平台非常有限,只有轰-6N和空警-500A这两型。而这两型机的重量都只有80吨左右,单次最大加油量只有20吨左右,因此运-20尾部软管加油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并不严重,一次加油的对接时间保持在10分钟左右,受油机和加油机的安全性及加油速度是可完全接受的。

  但是,对于重量接近200吨、单次最大加油量达到60吨以上的轰-6K大改来说,加油对接时间要增加近4倍,显然这对于飞行安全、加油效率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轰-6K大改的加油方式也需要改为硬管加油。通过1次或2次加油后,其最大航程能增加到17000~20000千米,最大武器挂载情况下的作战半径能增加到近8000千米,从而拥有更强的战场适应能力及执行超远程或超长时打击和巡航任务的能力。

  巨大的弹舱和载弹量是战略轰炸机有别于其他各类空中作战平台的显著特点,由于早期战略轰炸机主要使用体积、重量都不小的核炸弹(如早期用于打击日本的“小男孩”重量在3~4吨)进行核打击,因此战略轰炸机不仅要有巨大的弹舱用于携带核炸弹,同时载弹能力也要强。比如,B-52的最大载弹量就高达32吨,拥有1个长8.5米、宽1.8米、深1.8米的弹舱,可以挂载各类型核炸弹、常规炸弹以及核巡航导弹,而在携带常规导弹武器时使用体积更小、效率更加高的八联装旋转发射架(B-52H开始使用)。同时,其机翼翼下还设有2个多联装挂点,最多可以挂载12枚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无论是执行核打击任务还是常规作战任务都有着极强的适应性。

  与B-52类似的苏联图-95也拥有1个长8米、宽1.8米、深1.7米的弹舱,最大载弹量也高达25吨,而后续美苏研制的第二代超声速战略轰炸机B-1和图-160也都拥有超过30吨的载弹能力和尺寸更大的弹舱,及更强的攻击能力和武器挂载能力。特别是随着高超声速导弹的出现,其强大的突防能力和目标毁份能力的背后是导弹体积、重量的幅增加(一般弹长都在7米以上,弹重不低于4吨),而这种体积、重量的导弹,目前也只有战略轰炸机具备挂载能力,这也是一些机龄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老式战略轰炸机仍然能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战略轰炸机拥有庞大的载弹能力、更大的弹舱以及更为优异的外挂条件,中程轰炸机与之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受到起飞重量和机身尺寸的限制,它们的载弹量一般都在9~15吨,弹舱尺寸虽然在长度方面与战略轰炸机差距不大,但在宽度和深度方面则与其有明显差距(宽度一般都在1.6米左右,度不超过1.5米),在大型导弹器的携带能力方面明显先天不足。

  轰-6K的弹舱长度达到6.米,但宽度只有1.6米,深度也只有1.3米,虽然在挂载常规炸弹时能力并不低(可以挂载12枚500千克炸弹、24枚250千克炸弹),但却难以挂载任何导弹(俄罗斯图-22M3也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只可以通过外部挂载的方式来弥补这个不足。外挂多枚导弹后,受飞机重量、发动机推力以及阻力等方面的影响,其机动性、作战范围、飞行性能都会大为下降。轰-6K在外挂4枚超声速反舰导弹或对地巡航导弹时,最大飞行速度只能达到无外挂情况下的85%;而俄罗斯具备超声速飞行能力(最高可达到2马赫)的图-22M在外挂2枚反舰导弹时,也只具备高亚声速飞行能力,作战半径相应减小30%。这些都是中型轰炸机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

  轰-6K大改显然会在这样一些方面有质的提升。首先在载弹能力方面,由于其起飞重量大幅度的增加(基本上能够达到轰-6K的2倍以上),理论上最大载弹量不会低于25吨。如果在机体结构重量方面有着比较好的表现,在不超过最大起飞重量的情况下载弹量接近甚至超过30吨也能实现的,这基本上就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标准水平。

  其次,由于机身长度和机舱直径增加,轰-6K大改的弹舱明显扩大,并且能着重对任务、弹种的适应性进行改进。机腹部设前后2个弹舱,其中前弹舱可做到长约8.5米,宽度和深度均为2米,最大载弹量约为15吨,这样弹舱容积能比轰-6K增加130%,对于大型弹药的兼容性显著地增强。后弹舱考虑到机身强度以及长度的限制,长度可缩短到7米,宽度和深度与前弹舱相同,最大载弹量约为12吨,弹舱容积仍然比轰-6K增加85%。

  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武器挂载能力和效率,2个弹舱在携带导弹或精确制导武器时通常用六联装或八联装旋转挂架,满载状态下可以挂载12~16枚远程反舰、对地巡航导弹以及大质量精确制导弹药(1吨级或1.5吨级),武器挂载数量和单机攻击强度都能达到与现役各型战略轰炸机相当的水平。

  在携带常规炸弹时,2个弹舱也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挂载数十枚乃至上百枚500千克或250千克的高爆弹、子母弹、燃烧弹甚至水雷,具备强大的密集轰炸(即人们常说的地毯式轰炸)和投放能力。在执行战略打击和威慑任务时,一般的情况下只需在前弹舱携带4枚1000万吨TNT当量核炸弹或6枚射程超过4000千米的远程核巡航导弹(战斗部当量约30万吨TNT),而后弹舱则改为油箱以增加航程和作战半径(极限条件下后弹舱也可以携带同等数量的核炸弹或导弹),可以很好地兼顾核、常不一样的情况下的作战任务。

  为了大型机载弹药的挂载以及扩展单机火力,轰-6K大改还可在机身和机翼下设6个重型外挂点,其中内侧4个为超重型挂点,最大挂载能力不低于10吨,外侧2个为重型挂点,最大挂载能力不低于4吨。这些外挂点均可通过双联装或三联装复合挂架携带远程反舰导弹、对地攻击导弹或一些体积较大不适合弹舱挂载的1.5吨~2吨的导弹,最大外挂能力不低于20吨,最多可以一次通过外部挂架携带12~18枚导弹武器,单机打击火力强度将显著增强。

  此外,这些重型挂点还将担负挂载超重型高超声速导弹的重任。由于这类武器属于超大型导弹,普通重型战术飞机甚至中型轰炸机都不具备挂载能力或不具备同时挂载多枚导弹的能力,而战略轰炸机则是目前最适合的挂载平台。轰-6K大改在改为4发设计并大幅加强机翼结构之后,可以同时挂载6枚3~4吨级、射程1000千米左右的高超声速导弹,或同时挂载4枚6~7吨级、射程2000千米左右的高超声速导弹,或挂载2枚12~14吨级、射程4000千米左右的高超声速导弹,可完全满足不同战场环境以及打击不同类型目标的需要。凭借着更强的机动性和部署灵活性,轰-6K大改将是对陆基与海基高超声速导弹打击平台的有力补充。

  随着作战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地发展,未来海空作战将进入全新的信息化作战时代,而各型装备将成为这个大系统中的节点之一。单凭一型装备或武器就能赢得战争胜利或扭转战局慢慢的变成了历史,现在最多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轰-6K大改在未来将担负重要的中远程对地、对海战术打击,远程战役和战略打击任务,它所使用的多种武器也都需要强大的机载电子设备做辅助和引导,这实际上对机载雷达、航电系统的性能以及多任务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这方面对于现阶段中国军用航空电子技术水平和研制能力来说,某一些程度上却是轰-6K大改中研制难度最低、风险最小的部分。

  进入到2010年后,中国军用电子技术开始呈现“全领域、全系统”突破,以歼-10B、歼-10C、歼-16、歼-20、运-20、直-20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航空主战装备开始全面装备第三代和第四代航空机载电子系统,这中间还包括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相控阵雷达、高速计算机、数字化信号处理系统、数据总线系统、综合导航系统、通用综合数据链系统、综合数据管理系统、多功能显示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等,这些为保证轰-6K大改的航空电子设备的先进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轰-6K大改的机载雷达将是技术已十分成熟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并且会采用目前技术最先进的氮化镓T/R模块和数字阵列技术。在巨大的机头雷达罩内安装一部尺寸、功率尽可能小一些的机载雷达(如1.4米直径的雷达天线),对于降低结构重量、减小电力需求都是十分有利的。从能力上来讲,直径超过1米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已拥有强大的远程探测能力、完备的对地(海)探测能力及高精度地形测绘目标跟踪功能,可以有效引导多种制导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

  在座舱显示系统方面,4名机组员可全部采用大屏幕多功能液晶显器,人机功效更为合理,也更加有助于组成员对飞行、武器以及各类信息的读和使用。

  由于轰-6K大改的航程更远,作范围更大,因此其对导航、通信系统性能和精度要求也更高。除传统短波台之外,它还要进一步强化远程卫星信和导航定位系统,具备在全球80%域内进行高精度远程加密通信和导航位能力,可满足部分远程机载导弹和确制导武器的作战使用。其他诸如高计算机、大容量数据处理/储存设备外挂管理系统和多余度数字电传纵系统应该都会在轰-6K大改上得到用。

  国产新一代战机普遍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轰-6K如果大改,在雷达和航电系统方面无疑会极为先进

  现代作战对各类电子信息的侦察探测要求慢慢的升高,而轰-6K大改拥十分可观的航程和作战范围,所以它日常巡逻、训练中可以担负一定的远电子侦察机的任务。因此,机上还应备比较完善的远程电子侦察、定位备,具备对地面、海面、空中各类平的电子信号进行全频谱探测、分析、向、定位能力。而在实际作战中,这系统也将是机上整个综合电子战中一部分,对于增强轰-6K大改远程作突防和自身防御能力及战场生存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可见,轰-6K大改的整体雷达、航电系统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将会很高。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仍然配置4人机组,是因为其机载电子设备的功能和复杂程度要远超于配置3人机组的轰-6K。

  由于轰-6K大改在作战功能及任务方面的扩展(如具备电子侦察能力)、新一代远程导弹(包括制导武器)携带数量及作战强度的增加,即使其机载电子设备的自动化乃至智能化水平都大幅度的提高,在能预见的时期内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人在其中所能发挥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先进的机载雷达和航电系统目前更现实的作用还是为人提供最合理有效的作战方案、战场态势分析以及对大量信息数据的处理和整合,为机组成员作出最后作战、打击决定提供参考,因此对于战略轰炸机来说还是不能过于精简人员。

  此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地发展以及应用场景范围的逐步扩大,无人机辅助有人机作战的场合也将慢慢的变多,而如何组织、协调无人机(特别是大机群)作战将是未来各空军强国取得战场优势的又一制高点。战略轰炸机由于自身航程、载弹能力及航电系统方面存在巨大优势,很适合作为“无人载机指挥平台”。

  综上所述,作为未来中国空军战略打击力量中的一支“高可靠、低成本、适应能力强”的空中作战平台,轰-6K大改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性研制”,其自身结构特性和性能潜力在很多情况下更适合中国空军未来远程防御作战的要求。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和世界格局发展的长远变化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全面围堵、阻挠、打压中国和平崛起的态势已经不可避免,特别是围绕着中国台湾地区、南海等问题与中国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也慢慢变得大。而对于正向战略空型的中国空军来说,将作战区域和防御范围大幅向外扩展,避免中国本土甚至近海区域成为交战区域,是提高威慑能力及阻止外部军事势力介入的关键,而拥有与美国及俄罗斯空军相当的远程战役、战略机动打击能力,将在其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即使未来解决后,中美之间军事较量的局面也难以得到根本改变,此时中国空军就需要更强的威慑及打击能力。显然,轰-6K在远海区域所能表现的作战能力都是极为有限的,而像20系列隐身战略轰炸机频繁用于日常战略巡航、威慑飞行不仅没有一点意义,而且在使用成本上也难以承受,反而是像轰-6K大改这样的常规高亚声速战略轰炸机更为适合。

  如果轰-6K大改的研制工作能完成,它将是一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高亚声速战略轰炸机。轰-6K大改配合20系列隐身轰炸机,将使中国空军在中国周边5000千米范围内拥有常规远程战役、战略打击的非常大的优势,而这将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成为与美俄两国空军并驾齐驱的战略空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返回产品列表
Copyright©2018 国际利来ag旗舰(Wuxi maggi ultrasonic equipment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超声波清洗机专业制造商